我检查出了甲状腺结节,这要怎么办呀?
乳腺增生会不会演变为乳腺癌呀?
卵巢囊肿要不要手术切除呀?
……
保持健康,定期体检很重要
可是好不容易排队完成检查
拿到体检报告却是一头雾水
“结节”“息肉”“囊肿”“增生”……
“不明觉厉”的名词满天飞
越看越觉得自己浑身不对劲
这些是癌症的征兆?
还是自己吓自己?
下面这些干货
医生可能不会告诉你
“结节”其实只是影像描述的一个名词,指的是病灶的大小而非性质,因此涵盖范围较大。
结节是体检最容易查出来的东西,比如:甲状腺结节、乳腺结节、肺小结节等
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,结节的病因并不明确,在本质上,它就是一种体积比较小的肿物,稍微大一些的叫包块,可发于身体任何部位,常见的有甲状腺结节、乳腺结节、肺结节、皮肤结节等。
增生:细胞增加的正常现象
相比于结节,增生这个词应该更好理解。细胞有丝分裂活跃而致组织或器官内细胞数目增多的现象,称为增生。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,有生理性增生和病理性增生两种。需要注意的是,“痛不痛”并不能区分良性与恶性,出现了增生、包块及时找医生排查,确定性质就不必总悬着心了。
比较常见的乳腺增生都属于单纯性乳腺增生,主要由体内雌激素水平波动造成,多是良性的。比如青春期女孩子发育、妊娠哺乳期间乳房发育等,都属于正常乳腺发育与退化中失常范畴,通常无需用药和治疗。尤其是月经期感觉到的乳房疼痛、肿块,但月经结束后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,这种不适感就会减轻,肿块也随之减小。这种情况一般不会癌变。
但是,如果是持续性的疼痛和肿块,则需要去乳腺外科做进一步的检查。如果是实性肿块,且影像学提示恶性可能,则建议活检确定病理性质。其中,小部分病理性乳腺增生有癌变的风险。
女性朋友得了乳腺增生不必过于焦虑,因为大多数无需治疗,需要调养,比如多注意健康饮食、不熬夜、少生气、不乱吃富含雌激素的保健品和药品。
囊肿:囊状的良性包块
囊肿听起来好像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,但实际上是一种良性疾病,它可以长在人体表面,也可以长在内脏里。对于女性而言,最常见的就是卵巢囊肿。
囊肿常常出现在肝脏、肾脏和卵巢上。一般情况下囊肿生长缓慢,因此,即使长了囊肿,它也可能长期或终生无症状,与我们相安无事,恶变比例较低。
通常来说,肝、肾囊肿如果小于5cm,不会影响正常生活;如果大于5cm,就可能压迫周围器官,影响肝脏或肾脏功能;卵巢囊肿大部分为良性,有一部分会恶变为卵巢癌,如女性出现持续痛经、腹痛,尤其是合并恶性、呕吐或发热,一定要去医院治疗。
卵巢囊肿早期一般没有什么典型症状,所以多数女性是在做妇科B超时才会发现。不过大家不需要过于恐慌,因为卵巢囊肿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,而大多数都属于良性的。
如果囊肿直径<5cm,又无证据提示是肿瘤的话,多为生理性囊肿,注意定期检查即可。
如果囊肿持续增大(直径>5cm),多为实性肿瘤,但多数为良性肿瘤,比如成熟畸胎瘤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。尽管如此,大家也应听取医生建议,尽早切除或严密随访。
如果囊肿迅速长大,病情发展快,B超液性暗区有杂乱光团,肿块周界不清,则可能为恶性肿瘤。这种情况多见于绝经后女性,需根据患者情况尽快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。
息肉:黏膜表面赘生物
相比于上面的结节、增生、囊肿,息肉应该更加引起重视,因为息肉癌变的可能性比上述这些情况都要高!
息肉是黏膜表面赘生物的统称,常见的息肉有肠息肉、胆息肉、宫颈息肉等,可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,不同类型的危险程度迥异。
就风险来说,炎性息肉的癌变风险非常低,其次是增生性息肉和管状腺瘤,而绒毛管状腺瘤的癌变风险比较高。一旦检查出息肉,医生会根据情况制定治疗方案,即使息肉切除后,也有复发的可能性,所以要定时复查。
以肠息肉为例,非腺瘤性息肉与肠癌关系不大,而腺瘤性息肉则是公认的癌前病变,因此需要及时检查以确认息肉的类型,尽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。
综上所述,并不是所有的“结节”、“息肉”这类具有病变风险的字眼就得等同于癌症。是否需要“尽早拆弹”也是需根据不同情况划分病情,做出相应的治疗。
在此,小编提醒大家,以上的疾病仍需由专业医生检查与判定。平时需注意观察,定时复查,不要嫌麻烦。如果出现症状加重的情况要更加引起重视!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