帕斯卡尔说:
“几乎我们所有的痛苦,都是来自我们不善于在房间里独处。”人为什么会痛苦,是因为内心感到了痛苦。
而内心为什么会感到痛苦?
则是因为我们没有好好地跟自己的“心”相处。
就好像一个人明明是喜欢独处的,却偏偏逼着自己往喧嚣的地方扎堆,还自告奋勇地在大庭广众之下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。
毫无疑问,如此违背内心的做法,不是在突破自己,而是在害了自己。
总有不断的网络鸡汤文章,不停地告诉自己做人要如何改变,要怎样勇于放下过去的自己,去迎接新的自己。
但若是一开始就不清楚自己想要过上一种怎样的生活,然后就随波逐流。
那么,即便自己走上了那条路,就一定是对的吗?
如果一开始都没有任何的判断和思考,通常都会走上一条歧路。
以为自己摆脱了以往的错误道路,殊不知又重新踏上了另一条痛苦之路。
一个人想要让自己成长、成才、成功,务必学会独处。

人为什么要及时学会独处?首先,我们可以用“物以稀为贵”来形容独处的重要性。很多人会说,“独处”又不是物质,也不可能用来交易,何来“稀为贵”之说?实际上,只要我们扪心自问,或是用心地观察一下身边的人,就会发现大部分人都很难真正沉下心来独处。反倒是越来越多的人,一味地沉醉于诱惑极多的短视频,乐此不疲地刷信息,耗日子。甚至有些人,他们倒是似乎很享受地扮演一个键盘侠,一旦在网络上没有找到自己可以“评价”的事件,内心就特别焦虑。外面世界的灯红酒绿,总有未经世事的年轻人以为,可以随随便便就能够赚大钱,过上一种奢靡的生活。他们一旦误入歧途,再想修正起来就难了。正所谓:“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。”当一个人满脑子想着自己能够轻松就可以过上好日子,那么还有谁愿意过着艰苦打磨的生活呢?很多人明明没有那样的命,却偏偏还不愿付出努力,好高骛远,总想着看看能不能走捷径,找好运。在这样一种不愿付出,却还想不断收获财富的心态下,人心就浮躁了。人心浮躁,便不愿意独处下来,好好思考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了。庄子说:“独与天地精神往来。”人只有在独处的时候,才能通过深度的思考来感知到自己究竟想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。安静独处,放空自己,才能拨开迷雾,让心灵自由呼吸,让思想自在散发。然后,做到与天地精神往来,看穿生命真相。

人如何学会独处?独处,不是说自己一个人要么待在房间里一整天玩游戏,或整日睡觉。这不是独处,而是放纵,是颓废。真正的独处,是能够做到向内求索智慧,向外吸收能量,让自己的精神得到减负。独处是一种接纳、吸收、吐出,然后又重新接纳、吸收、吐出的过程。正如作家韦娜说的那样:“人生就像行走海里的船,所有的经验在海啸面前都是空白。若你觉得只有一个老船长就已经足够,或许下一场海风就能将你席卷到海的对岸。”时代发展瞬息万变,许多看似安稳的工作,下一秒就很有可能被时代淘汰。人很容易活在所谓的经验和阅历的世界里,大脑对自己固有的生活经验有了依赖的倾向。思维一旦固化了,遇到危机,反应也会非常迟钝,甚至变得麻木。一个人若是能够学会独处,足以说明他们拥有一种好学的态度;不断地追求新事物,又能够保持着经验的审视态度,推陈出新,取其精华去其糟粕。能够独处的人,可以做到保持着一种空杯心态,不断地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遇,不被时代淘汰。

学会独处《道德经》曰:“甚爱必大费,多藏必厚亡。”人活得太累,就是因为想得太多,想要得到的太多。欲望太过于强烈,必然伤害自己,欲望无止境,追求就无止境,为了追求而追求,不如不追求。人心不足蛇吞象,一个人若是活在了欲望的沟壑里,最终填满它的不光是各种各样的欲望,还有自己的心灵。做人,应该学会独处,才能在简单和安静的环境下,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。大道至简,学会独处,学会断舍离,才能做自己的朋友,问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。
发表评论